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爱爱文学网 www.22wx.net,最快更新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!

>     有人向司法机关控诉。其下场是被乱棍打死。

    天子荒唐至此,自古罕见

    唐僖宗12岁即位,27岁驾崩,过早地离开了我们。

    我们对于汉献帝和明崇祯帝,更多的是给予同情,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。而对于唐懿宗和唐僖宗,虽然都不是亡国之君,却努力争取来了亡国之运。

    懿宗14年,僖宗15年。父子俩专业误国三十年。在毁灭大唐帝国的道路上,前赴后继,不遗余力。

    三十年后,当唐昭宗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时候,已经是无力回天了。唐昭宗也就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悲情皇帝。

    现在,让我们把时光重新拨到唐僖宗即位的时候,看看这个12岁的小孩儿是如何把大唐葬送掉的。

    民变

    在封建王朝,“民变”一直是时代的副产品。我们通常把人民反抗朝廷的行为笼统地称为“起义”,其实是不太准确的,因为“起义”的定义是“进步革命的公开武装行动”,具有进步意义的革命,才能称之为“起义”。

    而“造反”、“叛乱”又带有浓重的贬义色彩。

    本书所用的“民变”,不带有任何主观感情色彩,不对其妄加评论,只是客观地描述一次地方上的群体事件;同理,以“兵变”描述军队中的下克上。

    民变的诉求往往都非常单纯,他们的动机也很直观,所谓官逼民反。但他们的“反”并不是要真正的造反,不一定非得推翻当前朝廷。绝大多数时候,他们的“反”更像是一次武装维权、或者暴力抗法。

    一般程序是这样的某地父母官暴虐贪敛,因某事成为导火索,遭变民驱逐或诛杀,然后朝廷另派新官到任,安抚百姓,再把带头闹事的人斩首,“只诛首恶,余皆不问”。

    而且民变不一定都那么血腥,有时候甚至还很搞笑。

    比如咸通十年69,6月份,陕虢道发生旱灾,农民向观察使崔荛诉苦,这位崔大老爷随手一指院子里的大树,说“瞧这叶子,多绿啊哪儿来的什么旱灾”然后把诉苦的农民拖下去,乱棍殴打。愤怒的农民暴起反击,把他赶走。

    崔大老爷一路逃亡,口干舌燥,就去一户农家讨水喝。农民认出了他,适逢大旱,地主家也没有余水啊于是大家踊跃众筹,很快,就筹集到满满一大杯新鲜尿液,然后热情地给崔大老爷灌了下去。满饮此杯,聊表寸心。

    老百姓还是很淳朴的,发泄一下胸中怨气,至多要求朝廷给换个清廉一点的父母官就行了。其规模通常只局限在一个乡,如果能影响到一个县、甚至一个州,就算很大的规模了。

    所以朝廷对待这种民变的态度也是相对宽容的。

    相比较而言,“兵变”就玩儿的比较大了。

    兵变的诉求通常也比较简单,只是要价更高一些,概括起来也无非是要钱要权,算是简单粗暴了;其规模和社会危害性,也比民变要大得多。

    其一般程序是这样某副职或下属,挑动士兵不满情绪,以武力取代军事首长;或诛杀监军宦官,全军成建制哗变,割据称雄。

    而当参与哗变的武装力量足够强大的时候,他们的要价也会直线上升,上升到什么价码呢答上不封顶。

    比如某节度使率军出征,中途哗变,调头回京师,把皇上扒拉到一边,自己黄袍加身,登基坐殿。

    唐末各地的民变与兵变,可谓是多如牛毛。闹得动静也是有大有小,大的诸如前文“裘甫之乱”、“庞勋之乱”,小的诸如陕虢道人民给官员灌尿。

    僖宗皇帝即位之初,就赶上了唐末最大的一次民变“王仙芝、黄巢之乱”。,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